健身菜單怎麼排?從新手到進階,一週訓練安排與動作範例全整理

健身菜單
嚴選品質與口感的
乳清蛋白 ALL IN

健美國手創辦,專為乳糖不耐打造的高品質乳清。
進口乳源、台灣製程,兼顧口感與營養,讓補蛋白變得簡單又享受!
– 幾乎零乳糖,不怕腸胃不適
– 嚴選乳源,成分安心透明
– 隨手包設計,外出好補充
– 多種口味,每天都喝不膩
– 每日飲用,輕鬆養成習慣

文章目錄

健身菜單怎麼安排,才能真的看到成效?你是不是也曾經照著網路上的菜單練,但不是太累撐不久,就是練一個月沒變化?

其實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那份菜單根本不適合你的節奏與目標。

這篇文章會從「什麼是健身菜單」開始,帶你一步步理解:新手怎麼安排訓練頻率、動作要怎麼挑、怎麼分部位,甚至進階者該如何設計自己的訓練策略

讓你不再亂練,而是真正打造專屬於你的有效健身菜單

設定明確目標,是打造個人化健身菜單的第一步 / 圖取自 Freepik
設定明確目標,是打造個人化健身菜單的第一步 / 圖取自 Freepik

📝 健身菜單是什麼?為什麼每個人都該有一套訓練計畫

健身菜單的定義與用途

身為健身教練,我常看到新手在器材區徘徊,手上拿著手機找影片,今天練這個、明天換那個。看似積極,但實際上這種「想到什麼就練什麼」的方式,不只效率低,還容易受傷。

所謂「健身菜單」,其實就是根據你的訓練目標、身體狀況與時間安排 ,規劃出來的一套「訓練計畫表」。就像飲食需要營養均衡,訓練也需要有結構、有節奏地進行,才能真正達成增肌、減脂、提升體能等目標。

健身菜單不只是把幾個動作排在一起,而是包含了:

  • 訓練頻率(每週幾次)
  • 訓練部位(全身還是部位拆分)
  • 動作選擇與順序
  • 組數與休息時間
  • 週期性變化與恢復設計

這些要素環環相扣,少了任何一環,都可能讓你事倍功半。

健身新手該先做什麼?四步驟建立訓練基礎

對於剛開始接觸重訓的人,我通常建議從這四個步驟開始建立訓練的基礎

🔹 Step 1|明確你的健身目標

你是想增肌、減脂,還是改善體態與體力?目標不同,菜單設計邏輯完全不同。

🔹 Step 2|準備適合的裝備與環境

舒適的運動服、適合你體能狀況的訓練場地,能大大提升穩定訓練的意願。

🔹 Step 3|調整生活作息與飲食

睡眠不足或營養不良,都會讓訓練成效大打折扣。訓練之外的時間,其實更關鍵。

🔹 Step 4|不懂就問,必要時找專業教練指導

比起自己亂練幾個月,不如一開始就把方向拉正,少走彎路、效率更高。

有系統的健身菜單,就像訓練的地圖,讓你每一步都有方向 / 圖取自 Freepik
有系統的健身菜單,就像訓練的地圖,讓你每一步都有方向 / 圖取自 Freepik

🗓️ 一週應該健身幾次?從新手到中階的建議頻率

初學者建議:一週 1~2次,全身性訓練優先

對剛接觸重訓的新手來說,不用一開始就練得很頻繁。我在教學中發現,一週 1~2 次的規律訓練,反而比較容易讓人建立長期習慣,而且不會因為太痠、太累而中斷。

初期的訓練重點,不是追求極限,而是讓身體「習慣動起來」──包含學習正確的動作控制、提升身體穩定性,並觀察自己的恢復速度。

對初學者來說,全身性訓練會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因為:

  • 每次訓練都能刺激多個肌群,整體進步更快
  • 不用擔心「今天沒練胸,明天又忘記練背」的部位分配問題
  • 更適合搭配生活行程,不用卡在每週都要練到好幾天

例如:一週安排「週二、週五」兩天訓練,使用全身動作如深蹲、硬舉、推舉、划船,搭配適度有氧,就是很穩定的開始。

中階者建議:一週3~5次,開始分部位強化弱項

當你訓練超過 3 個月,對動作熟悉,恢復也變快時,就可以進入中階訓練階段。這時候建議頻率可以拉高到一週 3~5 次,並嘗試進行部位拆分,強化特定肌群。

以下是我常給學生的拆分建議:

  • 一週三練 → 採「推/拉/腿」三分法
  • 一週五練 → 胸/背/腿/肩/手臂各練一天

這樣不僅能讓肌群有足夠恢復,每次訓練也能更集中火力、提升訓練品質。

值得提醒的是,休息日並不是偷懶,而是身體修復與成長的重要階段。肌肉不是練的時候變大的,而是在「修復」時成長的。

▋延伸閱讀:2025 健身房費用全攻略|全台 15 家熱門健身房收費方式總整理
新手健身菜單的關鍵,是把每個動作練好,比練多更重要 / 圖取自 Freepik
新手健身菜單的關鍵,是把每個動作練好,比練多更重要 / 圖取自 Freepik

🏋️‍♀️ 健身新手菜單怎麼排?從零開始的一週訓練範例

健身新手菜單|一週 1 練與 2 練範例表(含動作、組數)

對剛進健身房的新手來說,簡單、可執行、能維持的訓練菜單最重要

這裡我列出兩種常見的入門安排,無論你是一週只有一天空,還是願意練到兩天,都能照著開始。

🟦 一週 1 練:全身強化入門版

適合時間少、剛起步者

動作名稱組數 x 次數訓練部位
深蹲3 組 x 10 次下半身/核心
啞鈴推舉3 組 x 10 次肩膀/上肢
啞鈴划船3 組 x 10 次背部/手臂
伏地挺身(膝蓋版)2 組 x 8–12 次胸/核心
棒式(Plank)2 組 x 30 秒核心穩定
一週 1 練範例表(含動作、組數)

🟩 一週 2 練:全身強化+基礎分部位版

適合願意多投入時間、恢復狀況不錯的朋友

📅 Day 1(下肢+核心)

動作名稱組數 x 次數主要訓練部位
深蹲3 組 x 10 次大腿、臀部、核心
硬舉(徒手/啞鈴)3 組 x 10 次臀腿、下背
弓箭步3 組 x 8 次(單側)大腿、臀部、平衡
抬腿仰臥起坐2 組 x 15 次腹部
棒式(Plank)2 組 x 30 秒核心穩定
一週 2 練範例表(含動作、組數)Day 1

📅 Day 2(上肢+核心)

動作名稱組數 x 次數主要訓練部位
啞鈴臥推/伏地挺身3 組 x 10 次胸部、肩膀、手臂
啞鈴划船3 組 x 10 次背部、二頭肌
啞鈴肩推 Press3 組 x 10 次肩膀、三角肌
二頭肌彎舉2 組 x 12 次手臂(前臂、二頭)
Russian Twist2 組 x 20 次(雙邊)腹部、核心扭轉
一週 2 練範例表(含動作、組數)Day 2

這兩套菜單都能幫你在練習動作控制的同時,慢慢建立肌力與耐力基礎

記得:每組動作之間休息 30~60 秒,過程中以「有點吃力但還撐得住」為原則,千萬不要急著加重或增加組數。

動作推薦|新手必學的四大訓練動作

我在教課時,最常帶新手熟悉的四大動作,都是屬於多關節、能訓練大肌群的經典重訓基礎

  • 深蹲(Squat):訓練下半身,改善腿部力量與穩定性
  • 硬舉(Deadlift):訓練下背、臀部、腿後肌,提升整體動作力
  • 臥推(Bench Press)或伏地挺身:強化胸部、肩膀與手臂肌力
  • 划船(Row):幫助改善駝背,強化背肌與姿勢控制

這些動作不只能訓練到多個部位,也是未來進階訓練的基礎。建議新手花時間打好基礎,學會控制動作品質,而不是急著追求重量。

▋延伸閱讀:2025 健身房費用全攻略|全台 15 家熱門健身房收費方式總整理

中階菜單設計重點:三日推拉腿部位拆分訓練,集中火力強化肌群 / 圖取自 Freepik
中階菜單設計重點:三日推拉腿部位拆分訓練,集中火力強化肌群 / 圖取自 Freepik

💪 中階者一週重訓菜單怎麼設計?三~五日訓練拆分範例

一週重訓菜單三日制範例|推拉腿訓練法介紹

當你已經累積了一段時間的基礎訓練,並具備一定動作穩定性與恢復能力,就可以嘗試進入中階訓練階段,將訓練頻率提高到一週三~五天

其中最推薦給忙碌上班族的,是經典的 「推、拉、腿」三分法(Push / Pull / Legs),能有效提升訓練效率,也方便安排恢復天數。

Day 1:Push(推)

動作名稱組數 x 次數主要訓練部位
啞鈴臥推3 x 10胸部、肩膀、三頭肌
啞鈴肩推 Press3 x 10肩膀、上肢
坐姿推胸機2 x 12胸部
側平舉2 x 12側三角肌
三日訓練拆分範例 Day 1

Day 2:Pull(拉)

動作名稱組數 x 次數主要訓練部位
啞鈴划船3 x 10背部、二頭肌
引體向上(輔助可)3 x 5–8背部、手臂
槳機 Row Machine2 x 12背部中段
二頭肌彎舉2 x 12手臂
三日訓練拆分範例 Day 2

Day 3:Legs(腿)

動作名稱組數 x 次數主要訓練部位
深蹲3 x 10大腿、臀部
硬舉(啞鈴)3 x 8臀腿、下背
腿推 Leg Press2 x 12大腿前側
小腿抬舉2 x 15小腿
三日訓練拆分範例 Day 3

一週重訓菜單五日制範例|部位拆分進階訓練邏輯

如果你的恢復速度快、想要更進一步增肌或雕塑體態,就可以嘗試一週五練的部位拆分菜單

這類菜單強調單一肌群集中訓練,能夠帶來更深層的刺激與肌肥大成效,但同時動作品質恢復安排要求更高

🟩 一週 5 練|進階部位分化訓練菜單範例

星期訓練部位代表動作範例
Day 1啞鈴臥推、上斜推胸、蝴蝶機夾胸
Day 2引體向上、槓鈴划船、下拉機
Day 3深蹲、腿推、腿屈伸、小腿抬舉
Day 4啞鈴肩推、側平舉、前平舉、反向飛鳥
Day 5手臂(肱二+三頭)二頭肌彎舉、槓鈴彎舉、窄握臥推、臂屈伸
五日訓練拆分範例

▋延伸閱讀:健身房器材怎麼選?新手入門完整使用指南 + 訓練搭配全攻略
健身菜單設計原則:大肌群優先,小肌群輔助,效率更高也更安全 / 圖取自 Freepik
健身菜單設計原則:大肌群優先,小肌群輔助,效率更高也更安全 / 圖取自 Freepik

🧩 重訓菜單怎麼選動作?分部位訓練 vs 全身訓練怎麼選

主要肌群與訓練邏輯

在設計訓練菜單時,動作挑選是決定效果的核心關鍵。身體的肌群可以大致分為三大類:

分類常見部位解釋與建議安排
大肌群胸、背、腿主力訓練日安排,優先訓練
中肌群(次要肌群)肩膀(特別是三角肌)可與胸或背同日練,或獨立成「肩部日」
小肌群手臂(肱二、肱三)、核心常安排在最後或與其他動作搭配練習
肌群分類表

多數專業訓練會以「大肌群優先、小肌群輔助」為原則,安排訓練順序。因為大肌群需要最多能量與專注力,若先練手臂再練腿,往往主力動作還沒開始,人就先累了。

此外,每個部位的休息時間不同,大肌群通常需休息 48–72 小時,小肌群則可較快恢復,這也影響了整體訓練菜單的編排順序。

🧩 為什麼健身菜單要「大肌群優先,小肌群輔助」?

  1. 能量管理:大肌群訓練需要最多力氣與專注,應該在精神與肌肉都最有力的時候進行。
  2. 動作安全:小肌群容易疲勞,若先練小肌群再練大肌群,可能導致主力動作穩定不足,增加受傷風險。
  3. 效率提升:大肌群訓練常包含多關節動作,能一併刺激小肌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麼是大肌群、小肌群?

大肌群(Major Muscle Groups)

大肌群是指面積大、力量輸出高、參與多數日常或運動動作的主力肌肉區塊。訓練這些肌群時,身體消耗的能量最多,也對代謝與體態影響最大。

常見的大肌群包括:

肌群部位代表肌肉名稱主要功能
胸部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推舉、推牆、夾胸
背部闊背肌、斜方肌拉、提、穩定肩胛骨
腿部股四頭肌、臀大肌、腿後肌群蹲下、站立、走路、跳躍
肩膀三角肌(尤其前束與中束)手臂抬起、舉高
大肌群部位表

小肌群(Minor Muscle Groups)

小肌群指的是面積相對小、作用範圍較窄輔助肌肉,常在大動作中協助穩定或產力。

這些肌群在初期訓練中容易疲勞、但增長潛力有限,因此通常排在大肌群之後訓練,避免提前耗盡體力。

常見的小肌群包括:

肌群部位代表肌肉名稱常見訓練動作
手臂二頭肌、三頭肌彎舉、臂屈伸、窄握臥推
肩膀三角肌後束、小圓肌、岡下肌側平舉、反向飛鳥
核心腹直肌、腹斜肌、腰方肌仰臥起坐、Russian Twist、Plank
小肌群部位表

多關節 vs 單關節動作:初學者應該怎麼選?

我在帶學生時,會依照訓練階段,區分兩種動作優先順序

🔸 多關節動作(複合式)

像是深蹲、硬舉、臥推、划船、引體向上,這些動作能同時訓練多組肌群效率高、也能建立穩定性,是適合新手與增肌階段的核心菜單。

🔸 單關節動作(孤立式)

像是二頭肌彎舉、腿屈伸、肩側平舉等,適合用來補強弱項、強調線條,但不建議當主菜。

對新手來說,最有效的訓練不是花哨的動作,而是對新手來說,最有效的訓練不是花哨的動作,而是簡單、正確執行「大動作」建立肌力基礎與動作感覺

分部位 vs 全身訓練怎麼選?看你的時間與目標

有時間限制、剛起步的人 → 建議採「全身性訓練」,用 2–3 個大動作就能達成基本刺激。

訓練規律、有明確目標的人 → 可進階到「分部位訓練」,針對弱項強化、提高總訓練量。

減脂期間 → 結合「大肌群訓練+心肺有氧」最能提升熱量消耗與代謝效率。

記得,動作設計沒有一套標準答案,最適合你的安排,就是能長期持續、並隨著能力進步逐步調整的那一套

▋延伸閱讀:健身房器材怎麼選?新手入門完整使用指南 + 訓練搭配全攻略

打造個人化健身菜單,關鍵在於頻率、強度與休息的平衡整合 / 圖取自 Freepik
打造個人化健身菜單,關鍵在於頻率、強度與休息的平衡整合 / 圖取自 Freepik

🔧 如何打造個人化訓練菜單?頻率、強度與休息的整合技巧

頻率與強度:RM、PR、組數該怎麼設定?

健身成效好不好,常常不是取決於你練多久,而是你怎麼安排訓練的強度與頻率

這裡先說明兩個新手常遇到的名詞:

  • RM(Repetition Maximum)最大可完成次數
    例如「10RM」代表你做這個動作最多只能做 10 下,做到第 10 下就力竭。
    若你做 12 下還覺得輕鬆,那就不是 10RM,是 12RM或更高。
  • PR(Personal Record)個人紀錄
    通常指的是你曾經完成過的最大重量或最多次數,可當作你進步與挑戰的標準依據。

身為教練,我會依學生目標,建議下列強度與組數

訓練目標建議 RM 範圍組數參考備註
增肌6–12 RM3–5 組控制節奏、專注肌群感受
減脂10–15 RM3–4 組可結合超級組提升心肺強度
增強體能12–20 RM2–4 組動作節奏稍快,注意姿勢穩定
提升最大力量3–6 RM3–6 組建議中高階者練習,需教練指導
訓練強度組數設定表

組間休息怎麼抓?依動作強度與訓練目標調整

不同的動作與訓練目的,休息時間差異很大。新手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休太短」或「滑手機休太久」,導致下一組品質下降或整體效率變低。

以下是常見的休息時間建議:

動作類型目標建議休息時間
多關節大動作(深蹲、硬舉)增肌或力量60~90 秒(最大力量時可達 2 分鐘)
中小肌群動作(彎舉、側平舉)線條雕塑/減脂30~60 秒
心肺循環或超級組減脂/肌耐力15~30 秒
訓練休息時間

打造屬於自己的節奏,才是進步關鍵

市面上再多「爆肝菜單」、「地獄課表」,都不如一套你能穩定練習的訓練菜單來得有效。

我常跟學生說:「與其問要練幾天,不如先問你這週可以穩定做到幾天。

📌 如果你能固定每週練 2 天,那就從全身訓練開始。

📌 若你能安排 3~4 天,就拆部位、提高強度

📌 若你每週都在變動,那就做「自由式全身訓練」,每次練不同部位也沒關係,只要你願意動、願意記錄,就是好開始。

▋延伸閱讀:2025 健身房費用全攻略|全台 15 家熱門健身房收費方式總整理

健身菜單不用天天練,搭配休息與營養補充,才是新手進步的關鍵 / 圖取自 Freepik
健身菜單不用天天練,搭配休息與營養補充,才是新手進步的關鍵 / 圖取自 Freepik

健身菜單新手常見問題 Q&A

Q1|健身菜單一定要每天練嗎?休息會不會浪費進度?

不需要天天練,對新手來說,過度訓練反而會拖慢進步速度。肌肉成長發生在修復期間,不是在你舉重量的當下。
通常我會建議一週安排2~4天訓練,搭配1~2天完整休息,讓身體有足夠時間恢復。休息不代表偷懶,而是成效的催化劑。
訓練後如果能補充 ALL IN 乳清蛋白 幫助肌肉修復,再加上睡眠充足,進步反而更快更穩。你不是練太少,是休息太少。

Q2|我沒辦法每次都照完整菜單做完,這樣還有用嗎?

當然有用。能練一點是一點,比等有空再練要強得多
身為教練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一定要完美,但要持續」。有時候你只有 20 分鐘,就做核心+拉伸;今天只想動一下,就做 1~2 組深蹲。
訓練不是考試,不需要達到100分才能進步。搭配 ALL IN 乳清蛋白,讓每一次的訓練都有修復,有累積,就有結果。零分的不是沒做到全部,而是什麼都沒做。

Q3|訓練後一定要喝乳清蛋白嗎?用吃的補可以嗎?

當然可以用食物補,但對忙碌現代人來說,三餐要吃夠蛋白質其實很難。尤其是訓練後的「黃金30分鐘」,食物不一定來得及準備或吸收不夠快。
這時候補充乳清蛋白就很實用,像 ALL IN 乳清蛋白 一包就有 20g 以上高品質蛋白質,口味也很多,喝起來像在喝飲料。
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簡單又穩定的習慣建立工具。

Q4:女生也適合做重訓嗎?會不會練太壯?

這是我最常被女生問的問題。其實女性要練壯非常難,荷爾蒙比例不同,肌肉增長速度慢很多
重訓反而能讓你雕塑線條、提升代謝、改善駝背、減少腰痠背痛,比純有氧更實用。我有很多女學生練完後都說,穿衣服變好看、精神更穩定。
訓練後補一包 ALL IN 乳清蛋白,幫助肌肉修復與緊實,是打造體態很重要的一步。所以別怕變壯,怕的是錯過真正能讓妳變美的方法。

Q5|組數、次數好複雜,有沒有簡單一點的建議?Q5:組數、次數好複雜,有沒有簡單一點的建議?

我給新手最常用的原則是:「每個動作做 2~3 組,每組 8~12 下,做到有點痠但還撐得住。」這就是訓練強度的起點。
如果你感覺很輕鬆,那可能太少;做完很喘很累,那就太多。推薦搭配 ALL IN 乳清蛋白,讓每一次的訓練都有修復。
記得記錄每次重量與次數,累積幾週後你會發現:進步不是一瞬間,而是每一次堆出來的。這樣的菜單才會對你真正有效。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是什麼?功效、種類、喝法與挑選指南 1 篇搞懂

最有效的健身菜單,是那一套你能持續練下去的 / 圖取自 Freepik
最有效的健身菜單,是那一套你能持續練下去的 / 圖取自 Freepik

從適合自己的健身菜單開始,打造理想體態

沒有一套健身菜單可以套用在每個人身上,因為每個人的目標、生活節奏與身體條件都不同。我在教學中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最好的健身菜單,是你能長期執行的那一套。」

不論你是一週只練一次的新手,還是想挑戰五天訓練的進階者,真正能帶來改變的,從來不是一時的爆量,而是有計畫、有節奏、能持續的累積

這篇文章幫你拆解了健身菜單的設計邏輯,從訓練頻率、動作安排到恢復策略,希望能讓你少走彎路。

記得,營養補充也是健身菜單不可忽略的一環訓練後 30 分鐘內補充足夠蛋白質,才能幫助肌肉修復與生長。像 ALL IN 乳清蛋白 就是許多學員穩定補充的選擇,方便、好吸收、口味選擇多。

創辦人本身是健美國手出身,在監製 ALL IN 的心態就像對比賽成績的自我要求一樣嚴格,堅持以高品質的原料來回饋消費者。不僅追求品質,也注重口味,口味多樣化喝不膩,讓喝乳清成為一種日常享受!

與其追求一套完美的健身菜單,不如開始嘗試一套「適合你現在生活節奏的訓練方式」,身體會用改變回應你的努力!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推薦懶人包|7 大選購準則與 13 款熱門品牌評比總覽

» 更多推薦:

【2025 最新】畢業送什麼花?教你一次挑到心儀的畢業花束
新娘捧花挑選攻略|從選風格到抽捧花,打造專屬你的幸福花束

更多精選文章
功能性訓練

功能性訓練是什麼?六大好處、常見動作與新手入門一次搞懂

功能性訓練是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拋開器械與重訓,改練這種看起來「輕鬆卻很有效」的訓練? 如果你曾經受過傷、總覺得日常動作卡卡,或健身練了半天還是容易閃到腰,那你可能更需要功能性訓練,而不是再加重量。這是一種強調動作效率、核心穩定與實用性的訓練方式,不只是練肌肉,而是練身體「用得上」的控制力。 本文將帶你一次搞懂功能性訓練的核心觀念、六大好處、常見動作與入門步驟,幫助你練出穩定又不容易受傷的身體!

閱讀更多 »
胸肌訓練菜單

胸肌訓練菜單怎麼安排?最完整練胸動作教學:徒手、啞鈴到健身房一次看懂

你是不是常常照著網路上的「胸肌訓練菜單」練了好幾週,卻看不太出成果? 其實問題不在你有沒有努力,而在於菜單是否符合你現在的階段、訓練目的與可用器材。 胸肌訓練不像跑步能直接看到數字成績,它講求的是肌群控制、刺激角度與結構性安排。 無論你是徒手起步的新手,還是有啞鈴、能進健身房的進階訓練者,本篇都會帶你拆解有效胸肌訓練菜單該具備的條件,並提供完整動作建議與訓練排程,幫你練出更挺更立體的胸型! 🔥 為

閱讀更多 »
練臀動作

練臀動作推薦|翹臀必備訓練菜單+器材搭配全攻略

你是不是也曾搜尋過「練臀動作」卻越練越迷惘? 明明目標是翹臀,結果只有腿痠、腰痛,完全感受不到臀部肌肉出力。其實,練臀不只是深蹲那麼簡單,關鍵在於針對不同臀肌結構,選對動作與器材。 本篇將一次解析最有效的練臀動作、臀大肌與臀中肌訓練技巧,幫助你從新手到進階,逐步打造自然挺翹的臀型! 🎯 為什麼要練臀?打造翹臀不只是外表,更是健康的核心 翹臀=性感?其實是身體穩定與線條美的關鍵 想練翹臀的人越來越多

閱讀更多 »
乳清蛋白當早餐

乳清蛋白當早餐好嗎?PTT、Dcard 熱議+3 種人喝法全解析

乳清蛋白當早餐好嗎?能不能取代一餐?會不會變胖? 在 PTT、Dcard 上經常出現類似討論,許多人為了省時、減脂或增肌,想用乳清蛋白取代早餐,卻又擔心營養不夠、對身體不好。其實乳清蛋白本質就是一種優質蛋白補充品,關鍵在於你怎麼搭配、什麼時機喝、適不適合自己。 本篇篇將結合營養師建議與研究觀點,幫你一次搞懂「乳清蛋白當早餐」的好處、誤區與喝法建議,無論你有沒有運動,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 乳

閱讀更多 »
沒運動喝乳清蛋白

沒運動喝乳清蛋白會怎樣?PTT、Dcard 網友熱議+營養師建議一次看懂

沒運動可以喝乳清蛋白嗎?會不會變胖、有沒有副作用?這個問題在 ptt、dcard 上一直都是熱門討論。 許多人想補充蛋白質卻又擔心沒運動不適合,怕喝錯不但沒效,還可能影響健康。其實乳清蛋白本質上就是「優質蛋白補給」,關鍵在於你怎麼喝、喝多少、適不適合。 本文一次解答常見疑問,幫助你在沒運動的情況下,也能喝得安心又有效! 🥤 沒運動喝乳清蛋白可以嗎?先搞懂它的作用與迷思 乳清蛋白是什麼?不是只有健身

閱讀更多 »
肌肉記憶

肌肉記憶是什麼?科學原理、停訓恢復速度與訓練應用全解析

肌肉記憶是什麼?為什麼停練一陣子再回去練,進步反而更快?這是許多訓練者在「中斷 → 回歸」時的共同經驗。 有人以為是心理作用,有人以為只是熟悉動作,但其實背後有肌細胞與神經系統的真實變化。 本文將帶你從科學角度解密肌肉記憶的原理與作用,也會整理回訓策略與營養補充建議,幫助你更有效地重啟訓練節奏! 🧠 肌肉記憶是什麼?—— 肌肉本身的「生理記憶」 肌肉記憶的定義與常見誤解 肌肉記憶(muscle m

閱讀更多 »
健身補給品

2025 健身補給品推薦|13 款功效與吃法一次看懂,從乳清、肌酸到 BCAA 怎麼選?

健身補給品怎麼選?乳清蛋白、肌酸、BCAA 到電解質,市面上補給品選項越來越多,但很多人其實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補什麼。 本篇將依照訓練需求與營養重點,帶你完整認識13 種常見健身補給品,並教你怎麼依照目標、飲食與時機挑選與搭配,讓補給品不再亂買亂吃,而是吃得有效、補得剛好! 🏋️ 健身補給品是什麼?有必要吃嗎? 健身補給品(sports supplements)是專為運動者設計,用以補充營養素、提

閱讀更多 »
女生重訓

女生重訓怎麼開始?從好處、菜單、飲食到迷思破解一次搞懂

女生重訓越來越受歡迎,卻也伴隨不少疑問與誤解:會不會變壯?怎麼安排菜單?需要搭配什麼飲食? 對於剛開始接觸重訓的女生來說,最難的不是練,而是不知道怎麼練、怎麼吃、從哪裡開始。 本篇將從女生的身體特性出發,帶你一次了解重訓的好處、常見迷思、訓練安排與飲食補充,讓你安心建立自己的訓練節奏與方向! 📌 女生重訓有什麼好處?認識你的身體優勢與改變潛力 女生重訓好處 1|提升基礎代謝與燃脂效率 女生的基礎代

閱讀更多 »
乳清蛋白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可以喝乳清蛋白嗎?乳糖含量、補充建議與挑選重點一次解析

乳清蛋白乳糖不耐症究竟是可以喝的嗎?許多人在攝取蛋白粉後出現腹脹、拉肚子等反應,常以為自己「不能喝乳清」,其實並不全然如此。 事實上,只要了解乳糖不耐的成因,並挑選乳糖含量低、腸胃友善的乳清蛋白,就能安心補充所需蛋白質。 本篇將帶你完整了解乳糖不耐的原因、攝取建議與產品挑選技巧,並教你怎麼選對產品、補得安全又有效! 📘 什麼是乳糖不耐症?常見症狀與成因解析 乳糖不耐症是什麼? 你有沒有喝完牛奶後,

閱讀更多 »
肌肥大是什麼

肌肥大是什麼?原理解析、訓練方法與飲食補給重點一次掌握

肌肥大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它的定義與訓練方式嗎? 很多人練了一段時間卻看不到成果,問題往往不是練得不夠,而是對肌肥大原理與操作方式不夠清楚。 這篇文章將從「肌肥大是什麼」的基本觀念出發,延伸到三大原理、正確訓練方法、飲食補給與常見問答,讓你系統化建立訓練策略。無論你是健身新手,還是進階者卡關,都能在這裡找到解答! 💪 肌肥大是什麼?搞懂定義、目標與與增肌差別 肌肥大是什麼?與增肌有什麼不同? 肌肥大

閱讀更多 »
減脂零食

減脂零食推薦|12 款低卡高蛋白零食+挑選重點全攻略

減脂零食怎麼挑才有效?嘴饞時能不能吃?吃了會胖嗎? 其實,減脂期間不是不能吃零食,而是要懂得挑。 只要選擇低卡又高蛋白的減脂零食>,就可以穩定血糖、拉長飽足感,甚至降低暴食風險。 本篇一次整理 12 款熱門減脂零食,依照情境分為四大類型,搭配挑選原則與吃法時機,從失控亂吃,到建立正確挑選邏輯,讓你吃得輕鬆也吃得安心! 📌 減脂也能吃零食?破解你對零食的 3 個誤解 減脂期間到底能不能吃零食?

閱讀更多 »
降體脂

降體脂怎麼做最有效?脂肪種類、內臟脂肪標準與正確減脂攻略一次搞懂!

你努力跑步、節食、控制體重,卻還是降不下體脂?明明吃得很健康、體重也沒太大變化,但腰圍越來越寬,體態卻越來越鬆? 這些情況,問題可能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搞錯了「該減的脂肪」。 降體脂不是比誰吃得少、動得多,而是搞懂身體在囤什麼脂肪、怎麼囤。特別是常被忽略的「內臟脂肪」,往往才是影響健康與體態的關鍵變因。 本篇會帶你從脂肪種類開始拆解,帶你認識內臟脂肪標準與體脂肪標準差異,找出你無法降脂的根本原因

閱讀更多 »
脂包肌

脂包肌是什麼?成因、判斷方式與改善方法一次看懂

你是不是也遇過這樣的狀況?明明有在練,肌肉量也增加了,卻始終看不出明顯線條? 別急著懷疑自己是不是白練了,你遇到的,可能是許多健身者常見的體態問題——脂包肌。 這種情況代表你的肌肉可能已經成長,但因為脂肪覆蓋、組成比例不佳,導致體態缺乏線條與緊實感。 這篇文章將從脂包肌的定義、成因、與肌間脂肪的關聯開始,帶你一步步認識怎麼判斷脂包肌、如何調整訓練與飲食策略,讓你不只增加肌肉量,更能透過線條、輪廓與

閱讀更多 »
瘦子增重菜單

瘦子增重菜單怎麼吃?從體質到三階段飲食一次看懂

想長胖卻怎麼吃都不胖?尤其是高代謝體質的瘦子,即使吃很多,也很難成功增重。其實關鍵不在「吃得多」,而是吃得對! 這篇文章將帶你從體質分析開始,理解為什麼瘦子難長肉,再教你設計三階段的瘦子增重菜單,搭配實用的飲食建議與一天六餐範例,幫助你有效累積健康體重,不再徒勞無功地亂吃一通。 💡 瘦子為什麼難增重?先理解體質與常見誤區 瘦子的體型特質|高代謝的隱形障礙 許多瘦子屬於高代謝型體質(Ectomorp

閱讀更多 »
健身房器材

健身房器材怎麼選?新手入門完整使用指南 + 訓練搭配全攻略

剛踏進健身房,眼前滿滿的器材常讓人不知從何開始。槓鈴、飛輪機、TRX 一字排開,看起來專業又複雜,對新手來說不只是選擇困難,更怕選錯器材、練錯部位白費力。健身房器材究竟該怎麼選? 其實,只要掌握健身房器材的分類邏輯與訓練目標,新手也能快速找到最適合的起點。 這篇文章將帶你完整認識常見器材類型、部位訓練搭配與實用建議,幫助你練得安心、進步有感! 🏋️‍♀️ 第一次去健身房怎麼開始?新手快速認識器材與

閱讀更多 »
搜尋更多優質好文
更多精選文章
本周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