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搜尋過「練臀動作」卻越練越迷惘?
明明目標是翹臀,結果只有腿痠、腰痛,完全感受不到臀部肌肉出力。其實,練臀不只是深蹲那麼簡單,關鍵在於針對不同臀肌結構,選對動作與器材。
本篇將一次解析最有效的練臀動作、臀大肌與臀中肌訓練技巧,幫助你從新手到進階,逐步打造自然挺翹的臀型!

🎯 為什麼要練臀?打造翹臀不只是外表,更是健康的核心
翹臀=性感?其實是身體穩定與線條美的關鍵
想練翹臀的人越來越多,不只是為了穿緊身褲好看,更因為翹臀代表著結實有力的臀肌。
臀部作為人體最大的肌群之一,主導了下肢發力與核心穩定。當臀肌強壯,不只能撐起骨盆與脊椎,還能優化體態、改善駝背與腰痛問題。
如果你想要擁有自然翹臀曲線與穩定身形,那麼規律的練臀動作就是你不能跳過的步驟。
臀部肌肉結構介紹: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分工明確
臀部肌肉主要分為三大類:臀大肌、臀中肌與臀小肌,統稱為「臀肌」。
- 臀大肌是翹臀的主力軍,主導髖關節伸展與站立穩定;
- 臀中肌則幫助側向移動與骨盆平衡,影響走路姿勢與腿部線條;
- 臀小肌則負責更細微的髖部穩定,是預防運動傷害的隱形功臣。
想有效達成翹臀目標,不能只練一種動作,而是要針對這三塊臀肌進行全方位訓練。
▋延伸閱讀:女生重訓怎麼開始?從好處、菜單、飲食到迷思破解一次搞懂

🏠 新手推薦!不需器材的基礎練臀動作,打造翹臀從零開始
居家練臀動作推薦:不進健身房也能雕塑翹臀
對剛開始接觸訓練的人來說,不一定需要進健身房或使用器材,也能有效啟動臀肌。關鍵在於選對動作、做好姿勢,讓臀部真正出力。
以下這些徒手練臀動作,是新手打造翹臀的入門首選:
- 臀橋(Glute Bridge):強化臀大肌、提升核心穩定
- 側抬腿(Side-Lying Leg Raise):刺激臀中肌、改善腿型外擴
- 四足跪姿抬腿(Donkey Kick):集中鍛鍊臀部肌肉,提升翹臀線條感
這些動作都能在家進行,無需器材,也不用擔心技術門檻。每天花 15 分鐘進行這組練臀動作,只要動作確實執行、保持規律,就能逐步打造自然挺翹的臀型。
發力感覺不到臀部?學會正確動作細節才是關鍵
許多初學者常常會遇到一個困擾:明明做了練臀動作,卻只覺得腿痠、腰酸,完全感覺不到翹臀效果。這通常是因為:
- 骨盆位置不穩,導致錯誤代償
- 肌肉啟動順序錯誤(大腿先出力、臀部未參與)
- 動作太快、未掌握肌肉張力時間
為了確保真正訓練到臀肌,可以嘗試:
- 動作前先做臀部激活動作(如用彈力帶側走)
- 每一下都刻意收縮臀部 1~2 秒,提升肌群感受度
- 避免依賴腰部或腿部借力
只要抓對發力技巧,就算是無器材的徒手練臀,也能讓翹臀效果事半功倍。
▋延伸閱讀:健身菜單怎麼排?從新手到進階,一週訓練安排與動作範例全整理

🏋️♀️ 進階訓練怎麼練?善用練臀器材打造明顯翹臀線條
健身房推薦三大練臀器材,打造臀型更有效率
當你已經熟悉徒手練臀動作,下一步就是善用健身房練臀器材,讓肌肉受到更多阻力刺激,達到更明顯的翹臀效果。以下是三種常見的練臀器材推薦:
- 臀推椅(Hip Thrust Bench)
專為臀大肌訓練設計,是練臀動作中最經典的器材之一,可有效刺激整個臀部肌肉群。 - Cable 滑輪機
利用滑輪進行腿後踢或側抬腿,是一個能精準訓練臀中肌與臀小肌的進階練臀動作,提升臀部線條的立體感。 - 史密斯機(Smith Machine)
適合做深蹲與臀推等進階動作,穩定性高,能安全承載重量,幫助臀部肌肉有效生長。
這些練屁股器材不只能提升訓練效率,還能幫助你更明確感受臀肌發力,讓翹臀曲線更快速明顯。
如何正確使用練臀器材?避開代償、發揮最大訓練效果
很多人在使用練臀器材時,只顧著加重量,卻忽略了動作控制與肌群參與度。若使用方式錯誤,不但練不到臀肌,反而容易讓腿部或下背代償出力。
想有效提升練臀成效,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 訓練前先熱身並啟動臀肌(使用彈力帶做臀部側走或蚌式開合)
- 動作過程中保持核心穩定與髖部控制
- 以慢速+頂峰收縮為原則,每一下都明確收縮臀部肌肉
- 不求盲目加重量,先練出正確發力路徑與控制力
正確使用練臀器材,搭配進階練臀動作,不只讓你翹臀更有感,也能幫助臀部肌肉全面發展、更有彈性與力量。
▋延伸閱讀:健身房器材怎麼選?新手入門完整使用指南 + 訓練搭配全攻略

🍑 針對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的專項訓練動作與器材建議
練翹臀的主力肌群:臀大肌訓練動作與器材推薦
臀大肌是臀部肌肉中體積最大的一塊,也是打造翹臀的視覺主角。它負責髖關節伸展、臀部推力與身體穩定,是許多練臀動作的主要出力來源。
以下是強化臀大肌的推薦訓練與器材:
- 槓鈴臀推(Barbell Hip Thrust):集中訓練臀大肌,提升臀部厚度與上翹感,是最有效的練臀動作之一
- 羅馬尼亞硬舉(RDL):訓練臀大肌與大腿後側,增加肌群協調性
- 臀大肌訓練器材:如臀推椅、史密斯機、腿部推蹬機等,皆能提供穩定的阻力刺激
想要讓翹臀不只是外型,更有力量與彈性,臀大肌的專項訓練不可或缺。
側臀線條怎麼練?臀中肌與臀小肌的訓練重點
除了臀大肌,想讓臀部更有立體感與側向曲線,臀中肌與臀小肌也是不能忽略的關鍵。這兩塊肌肉主要負責側向穩定與腿部外展動作,特別影響走路姿勢與臀部外側線條。
以下是常見的訓練方式與器材建議:
- 側抬腿(Side-Lying Leg Raise):徒手也能有效刺激臀中肌
- Cable Abduction 側向拉腿:搭配滑輪機能精準鍛鍊臀中肌與臀小肌
- 臀中肌訓練器材:建議使用彈力帶、Cable 或髖外展機
- 臀小肌訓練器材:主要輔助於髖外展與動作穩定,可搭配滑輪機或彈力帶進行動作強化
這類穩定性的練臀動作常被忽略,卻是翹臀輪廓與穩定性的重要支撐。想要臀型飽滿不塌陷,就要給予足夠訓練刺激。
▋延伸閱讀:肌肥大是什麼?原理解析、訓練方法與飲食補給重點一次掌握

❗ 練臀常見錯誤與提升成效的訓練建議
為什麼只覺得腿痠?練臀動作常見錯誤解析
很多人在努力做練臀動作時,卻常常出現「只覺得大腿痠,完全感受不到臀肌出力」的情況,這通常是發力順序錯誤或代償動作過多所導致。
以下是常見問題與修正方式:
- ❌ 骨盆前傾或過度挺腰:導致臀大肌無法完整出力,反而壓迫下背
- ❌ 膝蓋內夾或腳尖方向錯誤:轉移力量到股四頭或內收肌
- ❌ 動作太快、沒有控制離心階段:無法刺激足夠肌肉張力
✅ 修正建議:
- 每一下都刻意集中收縮臀肌
- 動作前進行臀肌激活訓練,例如使用彈力帶進行蚌式開合、側走
- 確保髖關節主導動作,不要靠膝蓋或腰發力代償
只要正確發力並修正錯誤,臀肌訓練效果就會大幅提升,翹臀成效也會更有感。
如何讓練臀更有效?三個提升訓練成果的技巧
除了修正動作錯誤外,想讓練臀動作更快見效,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提升訓練品質:
- 調整訓練頻率:臀部肌肉耐力高,建議每週訓練 2~3 次,讓肌肉有穩定刺激與足夠恢復
- 變化訓練方式:結合徒手、有阻力、有器材訓練,提升肌肉張力與多角度刺激
- 補充營養與恢復:臀部肌肉屬於大肌群,訓練後建議補充優質蛋白質(如乳清蛋白),幫助肌肉修復與成長
練臀不是靠苦撐或猛做,而是靠正確策略與細節累積。當你能感受到每一下練臀動作,都精準刺激到臀部肌肉,翹臀就不再只是幻想,而是正在成型的現實。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是什麼?功效、種類、喝法與挑選指南 1 篇搞懂

選對練臀動作,打造翹臀線條不再困難
練臀動作不是只有一種公式,關鍵在於了解自己的體態、訓練習慣與目標,搭配適合的動作與器材,才有機會真正鍛鍊到臀肌、打造翹臀線條。
不論是徒手練臀、使用健身房練臀器材,或是進行臀部肌肉訓練的細節優化,都需要時間與耐心累積。但只要方向正確,效果一定會越來越明顯。
想讓努力更有成果,訓練後的營養補充同樣重要。建議在練臀後30分鐘內補充高品質蛋白質,幫助臀大肌修復與生長。
像 ALL IN 乳清蛋白 就是不少健身族推薦的選擇,好吸收、方便喝、口味多,能有效支持你的練臀計畫。
創辦人本身是健美國手出身,在監製 ALL IN 的心態就像對比賽成績的自我要求一樣嚴格,堅持以高品質的原料來回饋消費者。不僅追求品質,也注重口味,口味多樣化喝不膩,讓喝乳清成為一種日常享受!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推薦懶人包|7 大選購準則與 13 款熱門品牌評比總覽
參考資料
- Bishop, B. N., Greenstein, J., Etnoyer-Slaski, J. L., Sterling, H., & Topp, R. (2018).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of Gluteus Maximus, Gluteus Medius, and Tensor Fascia Latae During Therapeutic Exercises With and Without Elastic Resist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13(4), 668–675.
- Boren, K., Conrey, C., Le Coguic, J., Paprocki, L., Voight, M., & Robinson, T. K. (2011).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of gluteus medius and gluteus maximus during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6(3), 206–223.
- Esmarck, B., Andersen, J. L., Olsen, S., Richter, E. A., Mizuno, M., & Kjaer, M. (2001). Timing of postexercise protein intake is important for muscle hypertrophy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 in elderly humans.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535(Pt 1), 301–311.
- Neto, W. K., Soares, E. G., Vieira, T. L., Aguiar, R., Chola, T. A., Sampaio, V. L., & Gama, E. F. (2020). Gluteus Maximus Activation during Common Strength and Hypertrophy Exercise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 19(1), 195–203.
- Morton, R. W., Murphy, K. T., McKellar, S. R., Schoenfeld, B. J., Henselmans, M., Helms, E., Aragon, A. A., Devries, M. C., Banfield, L., Krieger, J. W., & Phillips, S. M. (2018). 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of the effect of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on resistance training-induced gains in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in healthy adul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2(6), 376–384.
- Zhou, H. H., Liao, Y., Zhou, X., Peng, Z., Xu, S., Shi, S., Liu, L., Hao, L., & Yang, W. (2023). Effects of Timing and Types of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on Improving Muscle Mass, Strength,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Adults Undergoing Resistance Training: A Network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nutrition and exercise metabolism, 34(1), 54–64.
- Collings, T. J., Bourne, M. N., Barrett, R. S., Meinders, E., GONçALVES, B. A. M., Shield, A. J., & Diamond, L. E. (2023). Gluteal Muscle Forces during Hip-Focused Injur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55(4), 650–660.
- Krause Neto, W., Krause, T. L. V., & Gama, E. F. (2025). The impa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gluteus maximus hypertrop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16, 1542334.
- Ahn S-E, Lee M-Y, Lee B-H. Effects of Gluteal Muscle Strengthening Exercise-Based Core Stabilization Training on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Medicina. 2024; 60(6):849.
- Clinical Commentary/Current Concept Review Vol. 19, Issue 4, 2024 April 01, 2024 CDT A Biomechanical Review of the Squat Exercise: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Rachel K Straub, Christopher M Powers
» 更多推薦:
伴娘全攻略》伴娘要做什麼?伴娘禮服誰出錢?新娘/伴娘之間的11個秘密
3 大市場趨勢 × 4 種材質 + 5 個配色技巧,打造高質感茶葉包裝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