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清蛋白乳糖不耐症究竟是可以喝的嗎?許多人在攝取蛋白粉後出現腹脹、拉肚子等反應,常以為自己「不能喝乳清」,其實並不全然如此。
事實上,只要了解乳糖不耐的成因,並挑選乳糖含量低、腸胃友善的乳清蛋白,就能安心補充所需蛋白質。
本篇將帶你完整了解乳糖不耐的原因、攝取建議與產品挑選技巧,並教你怎麼選對產品、補得安全又有效!

📘 什麼是乳糖不耐症?常見症狀與成因解析
乳糖不耐症是什麼?
你有沒有喝完牛奶後,感覺肚子脹脹的、咕嚕叫,甚至想跑廁所?這可能不是單純腸胃不好,而是「乳糖不耐症」在作怪。
乳糖不耐症指的是你的腸道裡「乳糖酶」這個消化酵素太少,導致牛奶裡的乳糖沒辦法被分解吸收,直接跑到大腸裡發酵,產生氣體、拉肚子等反應。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統計,亞洲人約有 70~90% 都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有些人從小就不能喝牛奶,有些人則是長大後才發現自己喝了就不舒服。
常見的乳糖不耐症狀包括:
- 喝牛奶後感到腹脹、放屁多
- 有時會水瀉、排便異常
- 少數人會感到噁心、反胃或腸胃絞痛
這些症狀通常在喝完乳製品的 30 分鐘到 2 小時內出現,但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人喝一點沒事,有人一口就出問題。
乳糖不耐症有哪些類型?每種反應都不太一樣
其實,乳糖不耐症不是一種病,而是有不同成因與反應強度的體質差異。你可能是從小就這樣,也可能是因為腸胃炎後才出現不適,以下是常見的四種類型:
1. 原發型乳糖不耐症
- 最常見類型,通常是基因決定的
- 乳糖酶會隨著年齡下降,長大後慢慢變得不能喝牛奶
- 90% 亞洲人(尤其是台灣人)都屬這一型
2. 次發型乳糖不耐症
- 腸胃發炎、生病或手術後導致酵素暫時失效
- 屬於「後天型乳糖不耐」,只要原本的腸道問題改善,可以恢復耐受力
3. 先天型乳糖不耐症
- 罕見遺傳疾病,嬰兒出生即完全無法分解乳糖
- 從小就不能喝任何含乳糖的東西,只能用特製奶粉
4. 老年型乳糖不耐症
- 隨年紀增加,身體慢慢失去分解乳糖的能力
- 可能在年輕時可耐受乳糖,年紀大後逐漸出現反應,出現腹瀉或脹氣
不同類型的乳糖不耐症,在實際飲食安排上會有不同對應策略。有些人仍能少量攝取乳糖,而有些人則需完全避免。

❓ 乳清蛋白會讓乳糖不耐症拉肚子嗎?
不一定會,關鍵在於乳糖含量與個人體質
乳清蛋白本身是否引起腸胃不適,主要取決於其中的乳糖含量與使用者的乳糖耐受度。
乳糖不耐症的人若攝取到含乳糖較高的產品,確實可能出現脹氣、腹瀉或腸胃不適的反應,但這並不代表乳清蛋白本身不能補充。
關鍵在於你選擇的乳清蛋白是哪一種類型。不同製程的乳清,乳糖含量差異很大:
乳清蛋白類型 | 乳糖含量 | 適合乳糖不耐症嗎? |
濃縮乳清蛋白(WPC) | 約 4–8% | ❌ 不建議,乳糖偏高 |
分離乳清蛋白(WPI) | < 1%,多數接近 0g | ✅ 大多數乳糖不耐症者可耐受 |
水解乳清蛋白(WPH) | 幾乎無乳糖 | ✅ 最低刺激,敏感體質適用 |
出現腸胃不適,不一定就是乳糖問題
如果你在補充乳清蛋白時出現腸胃反應,也不一定完全與乳糖不耐症有關。以下是幾個常見但容易被誤認的原因:
- 空腹攝取:腸胃尚未活化,對濃縮蛋白與添加物敏感
- 沖泡濃度過高:濃稠蛋白液體加重腸胃負擔
- 人工甜味劑、增稠劑反應:如山梨醇、阿斯巴甜、阿拉伯膠等成分在某些人體內會引發腹瀉或絞痛
- 蛋白質總量一次攝取過多:高蛋白攝取本身就可能加速腸道蠕動
因此,不是所有腸胃不適都應該歸咎於乳糖不耐症,而應從產品成分、攝取方式與自身體質多方面分析。
📌 乳糖不耐症者可以補充乳清蛋白,但需避開高乳糖產品
你不需要因為乳糖不耐症就放棄乳清蛋白。只要選擇「乳糖接近零」的分離型或水解型乳清,搭配正確攝取方式,大多數人都能安全補充蛋白質、支持肌肉修復與營養需求。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是什麼?功效、種類、喝法與挑選指南 1 篇搞懂

🥚 乳糖不耐症可以喝高蛋白嗎?補充觀念一次搞懂
乳糖不耐 ≠ 無法攝取高蛋白,重點是「來源選擇」
許多乳糖不耐症患者聽到「高蛋白補充」就退避三舍,擔心只要補蛋白就會引起腸胃不適。
但其實這是個常見誤解 —— 乳糖不耐與攝取高蛋白本身「沒有衝突」,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蛋白來源中「是否含有乳糖」。
只要選對產品,乳糖不耐症者同樣可以透過飲食或補充品,穩定補足每日所需蛋白質。
💡 美國梅約診所建議,成年人每日建議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約 1.2~2.0 克,若有運動或增肌目標則需更高。
哪些蛋白對乳糖不耐症比較安全?
如果你有乳糖不耐症,但又希望透過蛋白補充來維持體態、支援肌肉修復,對腸胃敏感族群來說,乳糖含量低的動物性蛋白,例如分離乳清蛋白,是兼具營養與安全性的理想選擇。
只要避開高乳糖乳製品,挑對種類,動物性蛋白是營養密度最高、吸收率最好的選擇之一,具備優異的吸收率與支鏈胺基酸含量,是許多健身族群與乳糖不耐者的首選。
以下是幾種對乳糖不耐症族群相對友善的動物性蛋白來源:
✅ 分離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 WPI)
- 經過濃縮再進一步「乳糖去除處理」,乳糖含量通常低於 0.5g
- 是目前最常見、對乳糖不耐症者最友善的乳清蛋白類型,適合大多數輕度到中度乳糖不耐症者安全補充
- 保留完整乳清的支鏈胺基酸(BCAA),吸收快、好利用,特別適合運動後補充
✅ 水解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Hydrolysate, WPH)
- 在濃縮乳清或分離乳清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水解,分子更小、吸收速度更快
- 適合腸胃特別敏感或追求快速吸收的人使用
- 價格通常略高,但隨著製程提升,口感與風味已大幅改善
✅ 雞蛋與蛋白
- 天然不含乳糖,屬於高生物價(BV)的優質蛋白質
- 含有完整胺基酸組成,但不如乳清蛋白吸收快與方便補充
✅ 去脂雞胸肉、魚類、牛肉
- 零乳糖、含高蛋白,也是日常最實用的高蛋白主餐
- 適合透過正餐補足每日蛋白攝取,但較難控制總量,不如乳清蛋白快速、便利、低熱量
📌 小提醒: 並非所有乳清產品都適合乳糖不耐症。選購前請務必檢查標示,避免濃縮乳清(WPC)這類乳糖含量偏高的品項,優先選擇標明「分離乳清」、「水解乳清」或「低乳糖」的產品,才能安心補充、避免腸胃困擾。
乳清蛋白依然是乳糖不耐症者的好選擇,只要選對類型
雖然乳清蛋白是乳製品來源,但並不代表乳糖不耐症者不能攝取。
分離乳清與水解乳清經過特殊製程,乳糖含量極低,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會造成明顯不適。
實際上,許多運動員與健身愛好者即便有乳糖不耐體質,仍會選擇這兩種乳清蛋白作為日常補充來源。
▋延伸閱讀:高蛋白食物推薦指南|十大高蛋白食物排名、功效與早餐吃法

🧘♀️ 乳清蛋白怎麼喝比較不容易不適?
避免不適的關鍵:選對產品、用對方法
對乳糖不耐症者來說,補充乳清蛋白時最常見的困擾,是出現脹氣、腸鳴或腹瀉。
但這些狀況往往不只是乳糖造成的反應,而是和飲用方式、濃度、搭配食物等多種因素有關。
根據臨床營養學研究,分離乳清蛋白與水解乳清蛋白的乳糖含量極低,多數乳糖不耐症者實測耐受良好。但若攝取方式不當,仍可能導致腸道短暫反應。
乳糖不耐症補充乳清蛋白的 5 個小技巧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降低腸胃負擔、提高吸收效率,讓乳清蛋白喝得更安心:
✅ 1. 餐後 30 分鐘補充,避免空腹攝取
空腹時腸胃較敏感,尤其對於乳清中殘留的微量乳糖或甜味劑較難適應。
建議餐後 30 分鐘內攝取乳清蛋白,能幫助腸道消化與吸收。
✅ 2. 避免一次沖泡太濃或喝太快
建議每次以 250~300ml 水沖泡 1 份乳清蛋白,過濃或猛喝容易刺激腸胃。腸胃敏感者也可分兩次慢慢飲用,觀察身體反應。
✅ 3. 初期先從半量開始測試耐受度
第一次補充乳清蛋白者,尤其是乳糖不耐族群,建議從半匙開始試飲,幾天內再逐步調整用量,讓腸道有適應期。
✅ 4. 選擇添加天然成分、無人工香料的產品
有些廉價乳清含有大量人工甜味劑、防腐劑,容易引發腸胃反應。建議選擇成分標示清楚的品牌,降低不必要的負擔。
✅ 5. 搭配益生菌、酵素輔助消化
若你本身腸胃較弱,也可以考慮搭配乳糖酶補充品或益生菌產品,幫助腸道消化乳糖與蛋白質。
📌 小提醒:若你已經選擇分離乳清蛋白,但仍出現輕微不適,建議從「沖泡方式」與「攝取時機」調整起,並觀察是否為其他食物或成分導致的腸胃反應。
▋延伸閱讀:蛋白粉什麼時候喝?掌握三大黃金時機,增肌減脂效果加倍

🔄 乳糖不耐症可以改善嗎?日常與營養對策
部分乳糖不耐症者,有機會建立「耐受性」
雖然乳糖不耐症大多被視為體質問題,但根據研究顯示,部分人的乳糖耐受度可以透過「漸進式攝取」與腸道環境調整來改善。
這並非完全「治癒」,而是讓腸道逐漸適應少量乳糖的存在,減少不適感發生。尤其對於原發型與次發型乳糖不耐症者,這樣的改善機會最高。
📚 研究指出,輕度乳糖不耐症者若定期攝取少量乳糖,並搭配益生菌與發酵乳製品,可提升耐受性並減少症狀發生頻率。
想改善乳糖不耐,日常可以怎麼做?
以下是幾個經實證建議的做法,能幫助你改善乳糖反應、提升腸胃適應力:
✅ 1. 循序漸進攝取乳糖
每天從極低劑量(如 1g 以下)開始,觀察腸胃反應,再逐步增加攝取量。可從乳糖含量幾乎為零的分離乳清蛋白開始,是建立耐受度的安全起點。
✅ 2. 搭配益生菌、補充腸道有益菌群
腸道菌相失衡會放大對乳糖的反應。補充含乳酸菌、雙歧桿菌的益生菌,有助建立良好菌環境、支持乳糖分解。
✅ 3. 避免空腹攝取高蛋白或重乳製品
空腹時腸胃蠕動加快,可能加劇不適。建議將蛋白補充安排在餐後 30 分鐘內,減少乳糖對腸道的刺激。
✅ 4. 選擇低乳糖或無乳糖食品作為日常訓練
如:分離乳清蛋白、發酵起司、優格等乳糖含量低的乳製品,可逐步讓腸道適應微量乳糖。
總結來說,透過漸進式攝取與腸道調整,許多原本無法接受乳製品的人,後續也能安心補充乳清蛋白,同時享受高效吸收與營養補給的好處。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是什麼?功效、種類、喝法與挑選指南 1 篇搞懂

✅ 適合乳糖不耐症的乳清蛋白推薦
ALL IN 乳清蛋白:乳糖不耐者安心補充的首選
對乳糖不耐症者來說,選擇乳清蛋白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乳糖含量要夠低,最好接近 0g,同時口感溫和、不刺激腸胃。
ALL IN 乳清蛋白便是根據這樣的需求打造的產品,主打高純度、高吸收、低負擔,並已被許多腸胃敏感族群實測使用。
為什麼推薦 ALL IN 給乳糖不耐症族群?
- ✅ 採用分離乳清(WPI)製程,乳糖含量近乎 0,顯著降低腸胃不適風險
- ✅ 無添加人工香料與高刺激甜味劑,配方乾淨、易溶解
- ✅ 多種風味選擇(可可、奶茶、芝麻等),口感溫和,不再害怕「乳清難喝」
- ✅ 實測回饋良好,許多乳糖不耐症者反應:「終於找到不會拉肚子的蛋白粉」
像我本身腸胃比較敏感,對蛋白粉的接受度一直不高,但 ALL IN 是少數我能持續補充、也很有信心的品牌。
推薦對象:
- 有輕度或中度乳糖不耐症,想補充乳清蛋白者
- 腸胃敏感、對添加物容易有反應者
- 想兼顧口感與吸收效率,不想忍受苦味或奶腥味的使用者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推薦懶人包|7 大選購準則與 13 款熱門品牌評比總覽

乳糖不耐症也能安心補充乳清蛋白,選對才是關鍵
如果你有乳糖不耐症,不代表不能喝乳清蛋白。真正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體質,並選擇乳糖含量低、品質穩定的乳清類型。
本文從乳糖不耐症的類型與症狀談起,幫助你辨別自身狀況;再深入分析不同乳清蛋白的乳糖含量差異,說明濃縮乳清含乳糖較高,但分離乳清與水解乳清則更適合乳糖不耐族群。
透過正確的攝取時機、沖泡方式與產品選擇,許多人都能減少腸胃不適,安心補充每日所需蛋白質。
如果你希望找到一款好吸收、乳糖低、口感好的乳清蛋白,👉 ALL IN 乳清蛋白 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選擇!
創辦人本身是健美國手出身,在監製 ALL IN 的心態就像對比賽成績的自我要求一樣嚴格,堅持以高品質的原料來回饋消費者。不僅追求品質,也注重口味,口味多樣化喝不膩,讓喝乳清成為一種日常享受!
我有許多乳糖不耐症或腸胃敏感的朋友也跟我反饋:「這是第一款我能放心每天補充的乳清蛋白。」
記住,乳清蛋白只是輔助,真正有效的補充,建立在選對+持續+搭配好飲食與訓練的基礎上。無論你是想維持健康、改善體態,還是支持運動表現,都能從中受益!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推薦懶人包|7 大選購準則與 13 款熱門品牌評比總覽
參考資料
- Szilagyi A. (2015). Adaptation to Lactose in Lactase Non Persistent People: Effects on Intolera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ry Food Consumption and Evalution of Diseases. Nutrients, 7(8), 6751–6779.
- Sabari, S., Julmohammad, N., Jahurul, H. A. M., Matanjun, P., & Ab Wahab, N. (2023). In Vitro Infant Digestion of Whey Proteins Isolate-Lactose. Foods (Basel, Switzerland), 12(3), 667.
- Savaiano, D.A., Ritter, A.J., Klaenhammer, T.R. et al. Improving lactose digestion and symptoms of lactose intolerance with a novel galacto-oligosaccharide (RP-G28):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Nutr J 12, 160 (2013).
- Johnson, A. O., Semenya, J. G., Buchowski, M. S., Enwonwu, C. O., & Scrimshaw, N. S. (1993). Adaptation of lactose maldigesters to continued milk intak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58(6), 879–881.
- Mattar, R., de Campos Mazo, D. F., & Carrilho, F. J. (2012). Lactose intolerance: diagnosis, genetic, and clinical factor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gastroenterology, 5, 113–121.
- Bayless, T. M., Brown, E., & Paige, D. M. (2017). Lactase Non-persistence and Lactose Intolerance.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 19(5), 23.
- Lactose Intolerance – Natur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 Lactose intolerance –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