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長胖卻怎麼吃都不胖?尤其是高代謝體質的瘦子,即使吃很多,也很難成功增重。其實關鍵不在「吃得多」,而是吃得對!
這篇文章將帶你從體質分析開始,理解為什麼瘦子難長肉,再教你設計三階段的瘦子增重菜單,搭配實用的飲食建議與一天六餐範例,幫助你有效累積健康體重,不再徒勞無功地亂吃一通。

💡 瘦子為什麼難增重?先理解體質與常見誤區
瘦子的體型特質|高代謝的隱形障礙
許多瘦子屬於高代謝型體質(Ectomorph),也就是俗稱的「吃不胖型」。這類體型的人常有以下特徵:
- 基礎代謝率高,靜態也消耗很多熱量
- 胃口小,進食量常常不足以達到熱量盈餘
- 肌肉量偏低,即使增加體重,也不容易轉化為肌肉
這種體質本身並沒有問題,只是身體機制不同。
但如果想要有效增重,就需要透過有意識地攝取熱量與蛋白質,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吃對食物,搭配正確的訓練方式,才能提高營養吸收與肌肉生長的效率。
常見誤區:吃很多≠吃對、亂吃也會失敗
許多瘦子會說:「我已經吃很多了!」但如果真的記錄一下每天攝取的食物,會發現:
- 總熱量其實沒有超過每日消耗(TDEE)
- 蛋白質攝取嚴重不足
- 熱量來源集中在餅乾、泡麵、手搖等空熱量加工品
這些食物雖然熱量高,卻缺乏能支持肌肉生長的營養素,更別說還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血糖波動、或脂肪集中堆積在肚子上。
最終體重沒變,反而身形更糟。
所以,增重要有效,正確的作法是建立長期可持續的熱量盈餘,並強調營養密度、蛋白質比例,慢慢累積健康的體重與肌肉量。
▋延伸閱讀:增肌飲食怎麼吃?科學原理+BMR 熱量盈餘計算+營養策略全解析

🍱 瘦子健康增重的三大飲食原則
熱量盈餘是關鍵,但要建立在「營養密度」上
對瘦子來說,要長肉,每天吃進去的總熱量(包含食物與飲品的熱量總和),必須高於身體每天所消耗的能量(TDEE),這就是所謂的「熱量盈餘」。
根據研究建議,每日多攝取 300~500 大卡,能幫助增重同時避免囤積過多脂肪。
但光是吃多還不夠,熱量的來源同樣關鍵。熱量的品質會決定你是長肌肉還是囤脂肪。如果都是手搖、泡麵、洋芋片或炸物,雖然熱量高,卻缺乏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長期下來容易堆積脂肪,卻無助於肌肉生長。
想要穩定增重又不失健康,應該從主食、蛋白質與脂肪三個方向補熱量,選擇營養密度高的天然食材,搭配少量多餐的方式,讓身體更容易吸收並轉化為養分。
▋延伸閱讀:增肌飲食怎麼吃?科學原理+BMR 熱量盈餘計算+營養策略全解析
三大營養素比例怎麼抓?碳水、蛋白、脂肪都不能少
在增重階段,營養素的分配是關鍵。建議先從這個比例開始調整:
- 碳水化合物 50~55%:提供主要熱量來源,提供能量基礎,像是飯、麵、地瓜
- 蛋白質 25~30%:用來建構肌肉,支撐肌肉修復與合成,像是雞胸肉、雞蛋、乳清蛋白
- 脂肪 20~25%:提升總熱量密度,也有助荷爾蒙與細胞運作,推薦酪梨、堅果、橄欖油等健康脂肪
每個人可依照自身目標微調,但大方向是:蛋白質比例要提高、碳水不能忽略、脂肪補足熱量缺口。
以下整理出適合瘦子增重時期的三大營養素建議比例與對應食材表格,方便參考:
營養素 | 建議比例 | 功能 | 食物舉例 |
碳水化合物 | 50~55% | 提供主要熱量、穩定能量供應 | 白飯、地瓜、馬鈴薯、麵包 |
蛋白質 | 25~30% | 修復組織、增肌 | 雞蛋、雞胸、乳清蛋白、優格 |
健康脂肪 | 20~25% | 提高熱量密度、荷爾蒙運作 | 酪梨、橄欖油、堅果、花生醬 |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是什麼?功效、種類、喝法與挑選指南 1 篇搞懂
食慾差怎麼辦?從提升「消化與吸收」下手
瘦子很常遇到的瓶頸是「吃不下」,與其勉強自己硬吃,不如從提升食慾與消化力下手,來得更輕鬆有效:
- 善用濃縮熱量食物(如奶昔、花生醬、香蕉+乳清蛋白)
- 每餐搭配好油脂、濃湯、優酪乳等溫和刺激消化的品項
- 少量多次,一天 5~6 餐比三餐硬撐來得容易吸收
- 補充益生菌與消化酵素產品,穩定腸道、改善吸收
食慾差、消化慢,不代表不能增重,關鍵在於從飲食策略與餐點設計上,降低身體的負擔,提高營養轉換率。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是什麼?功效、種類、喝法與挑選指南 1 篇搞懂

🥑 瘦子增重必吃的食物有哪些?高營養高熱量食物推薦
瘦子增重必吃推薦 1|主食與碳水:提供基礎熱量來源
增重時,碳水化合物仍是能量的核心來源,但要選擇吸收穩定、營養密度高的種類:
- 白飯、糙米飯:高熱量又容易搭配其他食物
- 地瓜、馬鈴薯、南瓜:含有膳食纖維與維生素,有助腸胃蠕動
- 麵包、饅頭、白吐司:快速補熱量,適合食慾差時當加餐
- 黑麥汁、無糖豆漿:可作為餐間飲品,提升總熱量攝取
如果你擔心吃碳水會容易餓或血糖起伏大,可以試著和蛋白質或油脂一起搭配,不只能減緩血糖波動,也能幫助能量穩定釋放。
瘦子增重必吃推薦 2|蛋白質來源:支持肌肉生長的關鍵材料
蛋白質是瘦子增重最容易忽略的營養素之一。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營養密度高的蛋白質來源,能有效提升合成效率:
- 雞蛋、茶葉蛋、水煮蛋白:便宜又好取得,是理想的日常補充品
- 雞胸肉、牛肉、魚肉:完整蛋白質來源,訓練日主餐首選
- 希臘優格、牛奶:含乳清與酪蛋白,適合搭配水果作加餐
- 乳清蛋白:快速吸收,適合用在訓練後或早餐時補充
💡 補充乳清蛋白時,可選擇像 ALL IN 乳清蛋白 這類口感溫和、好吸收的產品,搭配日常飲食更方便,不易脹氣,也適合食慾差時作為輕食補給。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是什麼?功效、種類、喝法與挑選指南 1 篇搞懂
瘦子增重必吃推薦 3|健康脂肪:提高熱量密度的加分項
脂肪含有的熱量是碳水與蛋白的兩倍,是瘦子提升總熱量時的好幫手,但選擇很重要:
- 酪梨、堅果、花生醬: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與維生素E,營養價值高
- 橄欖油、亞麻仁油、芝麻醬:可用於拌飯、加在湯或沙拉中
- 巧克力(高可可含量):適量攝取可提升餐點熱量密度,也有助提振心情
與其大量吃炸物來補熱量,不如選擇「富含健康脂肪」的食材,不只能補足熱量,還能幫助身體維持良好代謝狀態。
瘦子增重必吃推薦 4|讓你吃得下、吸收好
很多瘦子不是吃不多,而是消化速度跟不上。這時可以搭配一些輔助性食物,幫助腸道穩定運作:
- 優酪乳、無糖優格:提供好菌,有助於減少腸胃脹氣或便秘
- 酵素粉、益生菌補充品:可調節腸道菌叢,增加吸收效率
- 飯後少量水果(番茄、奇異果):幫助消化,增加飽足與微量營養素
如果你吃得多卻一直沒變重,不妨從吸收端找答案,不只是吃進去的量,更是身體留下了多少。
以下整理出四大類「瘦子增重必吃食物」表格,方便參考:
類別 | 食物舉例 | 熱量密度 | 建議吃法與時機 |
主食/碳水 | 白飯、糙米、地瓜、黑麥汁 | 中~高 | 主餐搭配或加餐補熱量 |
優質蛋白質 | 雞蛋、雞胸、牛奶、乳清蛋白 | 中 | 早餐、訓練後、加餐 |
健康脂肪 | 酪梨、橄欖油、堅果、花生醬 | 高 | 加在飯、奶昔或點心裡 |
輔助吸收/消化 | 優酪乳、奇異果、酵素粉、益生菌 | 低 | 餐後或早上空腹幫助吸收 |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是什麼?功效、種類、喝法與挑選指南 1 篇搞懂

🧃 瘦子增重菜單怎麼吃?三階段與一天六餐範例
瘦子要增重,不是短時間吃爆就會變壯,反而容易造成消化負擔或囤積脂肪。採用階段式進食策略,讓身體有時間適應熱量變化,逐步建立進食節奏,不容易囤積多餘脂肪,也更容易持續執行。
建議依照以下三個階段調整飲食節奏與內容:
瘦子增重菜單階段一|熱量適應期(第 1–2 週)
- 重點是增加進食頻率與總熱量,先讓身體習慣吃多
- 不強求每餐量多,一天吃五~六次會比三餐來得輕鬆
- 可以從早餐或加餐下手,加入濃湯、花生醬吐司、香蕉乳清奶昔等易入口的熱量來源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先讓身體建立比平常更高的攝取基準,但方式要溫和。進食頻率比單餐份量更容易執行,尤其對食慾小的人來說,「少量多餐」會比「一餐吃更多」來得自然。
建議從最容易調整的早餐或加餐開始,加入一些高熱量但好入口的食材,像乳清奶昔、花生醬塗吐司、濃湯等,慢慢拉高整天總攝取量,為後續階段打好基礎。
▋延伸閱讀:增肌飲食怎麼吃?科學原理+BMR 熱量盈餘計算+營養策略全解析
瘦子增重菜單階段二|穩定盈餘期(第 3–6 週)
- 進入正軌後,開始調整營養素比例與每餐份量
- 主食改成糙米飯、義大利麵,搭配蛋白質與健康油脂
- 三餐固定+2 次加餐,並逐漸建立規律的進食時間表
當你已習慣一日多餐後,這階段的目標是建立穩定的熱量盈餘,並強化營養密度與吸收效率。建議從主食下手,選擇耐吃又易準備的類型,像糙米、義大利麵,搭配蛋白質與油脂提升整體熱量與飽足感。
這段期間也建議固定進食時間,例如固定 10:00 和 16:00 各加一次餐,讓身體形成規律的進食節奏,有助於養成持續進食的習慣。
瘦子增重菜單階段三|訓練配合期(第 7 週起)
- 若有進行重訓,可提高蛋白質攝取量,達體重 × 1.6~2.2g
- 搭配訓練前後營養補充,例如:運動後 30 分鐘內補乳清蛋白+香蕉
- 可安排「進階加餐」,補足熱量與營養比例,如:燕麥牛奶+堅果、優格+蜂蜜+乳清蛋白
階段三的關鍵不只是吃得夠,而是要吃得準,讓吃進去的營養,真正轉化為肌肉生長的原料。
如果你有搭配重訓,像深蹲、伏地挺身、硬舉這類多關節訓練,能進一步提升合成刺激效果。建議運動後 30 分鐘內補充乳清蛋白+碳水,能幫助身體更快進入修復狀態,把吃進去的營養「用在對的地方」。
以下表格整理出三個階段的目標、策略與進食方式,打造適合自己節奏的增重計畫:
階段 | 週數 | 主要目標 | 進食策略 | 範例食物/方法 |
熱量適應期 | 第 1~2 週 | 增加進食頻率 | 不強求多,先練習吃五~六餐 | 濃湯、奶昔、花生醬吐司 |
穩定盈餘期 | 第 3~6 週 | 穩定熱量盈餘 | 調整餐點內容與固定餐次時間 | 糙米飯+蛋白+油脂搭配 |
訓練配合期 | 第 7 週起 | 提升蛋白質與營養效率 | 搭配訓練前後補充與進階加餐 | 乳清+香蕉、優格+堅果 |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是什麼?功效、種類、喝法與挑選指南 1 篇搞懂
瘦子增重菜單一天六餐要怎麼排?
與其死背菜單,不如掌握每餐的功能與搭配原則。以下是簡化的一日六餐結構設計範例:
- 早餐| 澱粉+蛋白質(飯糰+茶葉蛋/吐司+優格)
- 上午加餐| 輕食+飲品(乳清蛋白+香蕉/堅果+牛奶)
- 午餐| 飽足正餐(三寶飯+青菜/雞胸+義大利麵)
- 下午加餐| 高熱量流質(燕麥牛奶+花生醬)
- 晚餐| 蛋白質+蔬菜+澱粉(牛肉+糙米飯+青花菜)
- 睡前加餐| 低脂蛋白+慢吸收碳水(乳清蛋白+地瓜/無糖優格+堅果)
透過這樣的設計,不只提升總攝取量,也讓身體穩定攝入營養、減少血糖起伏、提升吸收效率。
▋延伸閱讀:高蛋白食物推薦指南|十大高蛋白食物排名、功效與早餐吃法

💬 瘦子增重菜單常見問題 Q&A
Q1|我吃很多了,為什麼還是不胖?
許多瘦子以為自己「吃很多」,但實際記錄熱量時,才發現每天攝取量甚至低於身體基本消耗(TDEE)。
增重的關鍵在於「建立熱量盈餘」,也就是每天吃進的總熱量要高出消耗量 300~500 大卡左右,才能讓身體有多的能量儲存起來。
建議嘗試記錄三天的飲食,搭配簡單熱量計算工具,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有吃夠。
Q2|瘦子適合少量多餐嗎?一天吃幾餐比較好?
對瘦子來說,少量多餐比硬撐三大餐更實際。一天五~六餐可以分散進食壓力,也有助於穩定血糖與提升消化吸收效率。
建議從「三餐+兩加餐」開始最容易執行,像早上和下午各補一次乳清蛋白、牛奶或堅果類食物,就能輕鬆墊高熱量。
關鍵不是吃得密,而是總量要達標,而且讓身體有機會慢慢適應變多的進食節奏。
Q3|吃乳清蛋白有用嗎?該怎麼喝?
乳清蛋白對瘦子來說是快速補充營養與蛋白質的好工具。
尤其是早上剛起床、訓練後、或當加餐吃不下東西時,一杯乳清蛋白就能補上蛋白質與熱量。建議選擇營養單純、吸收快、好消化的乳清蛋白產品,例如 ALL IN 乳清蛋白,重點在於作為飲食的輔助,而不是替代正餐。
Q4:不運動也可以靠吃增重嗎?會不會只胖肚子?
可以,但結果可能是脂肪比例上升、肌肉比例下降,導致「數字變重但體態變差」。
如果你希望不只是變胖,而是「變結實、有精神」,建議至少進行每週 2~3 次簡單的重量訓練或核心訓練,幫助身體把吃進去的蛋白質與熱量用來建構肌肉,而不是囤積在肚子。即使不進健身房,伏地挺身、深蹲也能提供初步刺激。
Q5|每天應該吃幾大卡才會增重?有建議公式嗎?
你可以先用「基礎代謝率(BMR)」與「活動係數」算出每日總消耗熱量(TDEE),再加上 300~500 大卡作為增重起點。
以一位體重 55 公斤、平常活動量中等的瘦子來說,每天大約需要 2200~2500 大卡才足以開始累積體重。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建議搭配飲食紀錄工具與體重追蹤,逐步微調攝取量會更穩定。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是什麼?功效、種類、喝法與挑選指南 1 篇搞懂

打造專屬你的瘦子增重菜單,從吃對開始改變體質
對瘦子來說,想健康增重,重點從來不是「多吃就好」,而是要吃對、吃準、吃得持續。這篇文章從體質分析、飲食原則到三階段的瘦子增重菜單設計,提供一套適合高代謝體質的進食策略,幫助你更有效率累積肌肉與體重。
請記住:熱量盈餘、蛋白質比例與營養密度,是每一階段都不能忽略的核心。搭配少量多餐的飲食習慣與消化吸收策略,才能真正讓身體把吃進去的東西「用在對的地方」。
如果你總是食慾小、吃不下,建議可選擇像 ALL IN 乳清蛋白 這類營養單純、好吸收又不易脹氣的產品,作為早上、訓練後或加餐時的補充,加快營養累積效率。
創辦人本身是健美國手出身,在監製 ALL IN 的心態就像對比賽成績的自我要求一樣嚴格,堅持以高品質的原料來回饋消費者。不僅追求品質,也注重口味,口味多樣化喝不膩,讓喝乳清成為一種日常享受!
從今天開始,練習為自己準備一份能夠長期執行的瘦子增重菜單,不求快,但求穩。當你的身體開始適應規律飲食,體態、能量與自信,將一點一滴跟著改變!
▋延伸閱讀:乳清蛋白推薦懶人包|7 大選購準則與 13 款熱門品牌評比總覽
參考資料
» 更多推薦:
匹克球 Pickleball 和網球的區別:場地、計分、球拍差異一次搞清
十大高蛋白質食物排行榜!榜首黑豆好處多,附上 32 種動物性蛋白質、18 種植物性蛋白質食物表